产品中心

人工智能
智能科技

上海这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1:45   作者:爱游戏手游中心   来源:爱游戏手游平台官网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的《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上海将支持上海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上海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助力“中国标准”国际贡献力与应用水平提升。同时,上海将组建相关委员会,希望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的“上海标准”,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3年,将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人工智能标准化各项工作全面实施,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高地;到203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来说,要初步建立系统高效、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适应上海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标准体系;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20项以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50项以上,长三角区域统一标准3项以上,人工智能重点行业“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标准化标杆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标准化成果,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能力基本建立,有效支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是规矩和准则,是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谁把住了标准,谁也就把住了产业,把住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上海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理事、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是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的重要举措。

  劳帼龄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业带百业”,对上海而言,当前的重点工作应围绕“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展开。“这从《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几份重要的文件,特意选择在7月10日下午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发布,就可见一斑。”劳帼龄说。

  政策先行,线下也正以“上海标准”赋能人工智能新高地。记者了解到,未来3到5年,位于长宁区定西路宣化路口的“新微智谷”将沿定西路不断拓展,并以中国科学院两家比邻而居的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与上海硅酸盐所为辐射原点,在繁华城市商圈集聚起多家龙头企业,形成上下游衔接、接地气、有活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

  据悉,“新微智谷”所在的位置此前是经营了15年的巴黎春天长宁店,如今已换上了醒目地标。正式“开园”仅三个月,企业注册率就超过150%,还有不少排队等着二期开园。

  新微智谷的运营方、CREATER创邑副总裁黄志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新与市场脱节是不少科技型企业的痛点,“缺乏场景和体验,怎么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他看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融入社区、街区,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汲取灵感、挖掘需求,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上海标准”该如何打造?《指导意见》从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两大方面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

  在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上,系统考虑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各子体系间的协调配套关系,注重与上海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医疗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整体性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制订;加快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围绕一体化协同管理与服务需求,率先开展相关区域统一标准研制;重点在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赛道推动标准、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

  《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支持在沪单位积极申请“上海标准”标识,打响人工智能“上海品牌”。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上,聚焦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产业、行业应用等四大标准。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上,围绕人工智能相关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基础共性标准,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并强化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形成具备上海特色的区域、行业、企业智能化水平测试评估规范;关键技术标准上,鼓励参与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技术标准研制,重点推动人脸、声纹、指纹等典型模态的规范化应用标准研制;核心产业标准上,围绕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智能产品与服务等开展标准研制,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劳帼龄指出,《指导意见》尤其重视“行业应用标准”,提出要组织开展面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生活领域特定环节、重点场景的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这意味着,上海将借助标准化制定工作的推进,利用标准这一技术性制度工具,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高地建设的双赢。”劳帼龄进一步表示,同时,通过“上海实践”奠定标准,提升人工智能标准领域的上海话语权,进而成为“中国标准”“国际标准”。

  具体来看,AI+数字经济上,依托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以及金融商贸等行业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和金融商贸行业相关标准的编制实施。AI+数字治理上,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AI+环保、AI+社区、AI+安防、AI+轨道交通等场景相关标准的研制,“一网通办”围绕AI+审批、AI+服务、AI+监管等政务智能化应用,规范“AI+一网通办”新型政务服务模式。AI+数字生活上,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教育、养老等数字生活领域标准研制。



上一篇:全球乳企首个AI虚拟主播“安佳”上线“乘风破浪的小姐姐”闯入直播圈
下一篇: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