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共享智慧化红利 太原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24-05-04 03:59:34   作者:爱游戏手游中心   来源:爱游戏手游平台官网


  7月13日上午9时,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太原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大数据应用局副局长王琪,太原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杨灵生,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任选平,太原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张泽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3月31日,习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新型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旨在提升城市发展方式智慧化程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而开展的一项改革创新系统工程。2021年6月17日,太原市被山西省确定为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这对于太原彰显省会担当、创优智慧生态、增强综合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市大数据应用局副局长王琪同志,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杨灵生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任选平同志,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张泽同志,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此次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是全市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太原市大数据应用局,向长期关心支持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新型智慧城市是进一步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而提出的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挑战,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我市加快集聚先进要素、创优智慧生态、增强综合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彰显省会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市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扩大新业态规模,聚焦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推进跨界融合,不断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推动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智慧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先后出台了《太原市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等指导政策,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高质量发展做好政策保障。

  此次我们按照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要求,“重点聚焦城市综合管理类平台建设,构建城市智能运行中枢体系,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广泛征求全市各建设单位意见基础上,结合太原实际,我们组织编制了《太原市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重点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基础支撑平台。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期为两年,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习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太原发展实际,具有太原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把优政、便民、利企、兴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基础设施、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信息资源、网络安全等领域,搭建城市统一数据底座,打造城市“智慧中枢”,推动各类智慧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建立民众与城市的“智慧”链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红利,为推动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太原智慧”。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太原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发布会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工信局在智慧产业建设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应用场景变得更加智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慧产业将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太原市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是通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市移动电线万,其中,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93.1%,全市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开通了综改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十四五”以来全国首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基本建成,正在测试,将大大提升我市互联网用户服务体验,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5G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名单,在全省率先编制了5G基站专项规划,印发了加快5G发展实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开通5G基站4923座,实现了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新型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夯实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二是5G+工业互联网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一批垂直行业应用快速落地。在5G应用方面,2019年在我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5G技术率先得到应用,成为国内首次成功运用5G技术的一届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在疫情防控中,基于5G网络的云会议、云签约、5G+热成像测温得到广泛应用;太原铁塔西山旅游公路网红桥“5G+VR”全景直播、并州饭店“5G+智慧央厨”等一批行业应用相继落地。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推动建设了太原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了一批煤机行业、煤矿安全生产等行业云平台,为推动我市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信创产业蓬勃发展。我市信创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初步形成龙芯、鲲鹏为主的CPU芯片厂商,统信、麒麟为主的操作系统厂商,百信、长城、曙光、207所为主的整机厂商,国科晋云为主的超算厂商,以及云时代为主的应用集成商的产业生态链。自主品牌计算机、服务器制造重点企业实现量产,清众科技、精英数智等“专精特新”小巨人持续发力,信创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

  一是加快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城市发展基础。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布局5G建设,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到2022年底,全市5G基站达到6000座,实现全市城区(含县城)5G网络连续覆盖。开展5G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促进5G与智慧城市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示范应用场景,培育5G应用的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绿色能源、消费品等产业集群发展,整合共享资源,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完善太原市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清徐开发区、中北高新区等“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树立一批标杆项目,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三是全产业链培育,打造信创产业新高地。围绕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谋篇布局“关键元器件—系统软件—整机—应用”的信创全产业链,在培育本土企业、引进龙头企业、补链延链强链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展信创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创新应用,全力打造信创产业生态和创新高地。

  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相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将会加快推进,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太原作为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在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新都市、新治理、新经济,实现由信息化向智慧化迈进上实现了良好开篇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局着眼交通运输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科技引领管理与服务的战略思维,着重推动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道路运输领域智慧化建设,切实让省城人民感受到智慧交通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我市智能公交项目依托智能公交卫星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建成了以客流统计为基础的线网优化体系,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出行导乘体系,以视频监控为基础的安防监管体系,以卫星定位公里数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智能化调度,提高了城市公交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公众出行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车辆信息终端方面,目前2867台运营车辆中,已安装2867套车载调度终端一体机(屏),约20000个视频监控摄像头,2867套站节牌,2867套智能收费POS机,1900套智能投币机,1400套客流统计设备,1400套驾驶员行为分析仪,1400套CAN总线套主动安全预警设备。

  在场站信息化调度管理设备方面,6个分公司安装了47套LED调度屏,实时显示并提醒当班司机发车时间安排;采购38台PAD掌上调度执行设备,现场调度人员可以根据PAD上的发车时间安排实现与司机互动,确保车辆准时发出;同时,结合公交实际业务和生产运营管理,构建公交停车场车辆进出监控系统,安装800套场站监控设备。

  在信息化站台建设方面,目前在火车南站、府东府西街、坞城路、并州路等主要线块电子站牌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还建成了太原公共自行车综合管理调度平台,建立了日常调运与应急调运相结合的调运体系,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指挥,根据租还需求,对服务站点实行平衡调配。开发了手机APP查询服务站点消息,就近骑还;设置了“过夜还车”功能,解决了夜间服务点锁桩已满无法还车的问题,人性化的管理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2020年12月26日,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我市成功实现了7个全国首例,一是全国首条线路即采用全自动运行的城市;二是全国首个承载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应用;三是全国首条线路所有进出站闸机全部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四是全国首次创新性的使用了人脸单程票和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五是全国首例以运营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六是全国首例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地铁APP,在满足智慧出行、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讲好“山西故事、太原故事”的创新模式;七是全国首例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山西历史文化,利用地铁空间和手机APP构建“游山西读历史”的新媒体广告,形成新的旅游集散空间和文化地标。

  在智慧化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四个系统为安全行车保驾护航。一是正线、车辆段全点位布设可视化接地系统;二是全线标配道岔缺口监测、车辆运行障碍物检测系统;三是上线了车辆段检修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四是配置智能化综合检测系统。

  在集约高效方面,太原地铁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积极引进应用世界前沿的新技术、新设备,一是投用车辆智能排班系统,实现了司机排班自动化;二是投用中压能馈系统,通过逆变装置将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能量反馈回交流电网,致力实现牵引能耗的持续下降;三是试点投用磁悬浮空调机组,通过与传统螺杆机组的并用,为未来从投资、运维、节能等角度的应用对比做准备,为其投用评估积累数据基础。

  在乘客服务方面,太原地铁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票务服务数字化应用,通过与银行、八维通等合作实现了纸质二维码、手机二维码、人脸识别、手机APP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过闸通行和支付场景中的应用,将轨道出行场景中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打通,为乘客提供更为智能、多样、个性的出行服务。

  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中心包含12328交通运输服务平台、太原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分平台、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监督平台、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上述平台,有效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服务、被动监管方式,实现了对太原市出租汽车的“全可视化”管理,使行业监管更全面、更细微、更便捷,达到了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了“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追溯”,有力解决了诉求人遇到的交通问题,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加了行业竞争力。

  目前,太原市重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已投入使用,全市车辆入网率为100%。我局充分应用系统平台重点检查车辆在线情况、车辆动态监控情况、企业人员在岗情况、车辆违章情况等,督促企业运用卫星定位监控手段加强对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监督,特别是超员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违法行为,强化日常安全管控,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把交通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是积极推进太原市综合交通运输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提升交通大数据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方式、运营组织方式、管理决策方式等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推进5G东山智慧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集专用性、安全性、智慧型、友好型为一体的旅游公路,助推交旅融合发展。

  三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移动等手段,提升太原地铁轨道交通运维和服务的全息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能力,打造业务智能联动、资源智慧配置的运维系统。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在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应用,在2020年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健康中国·太原行动实施方案》中,我们把“卫生健康信息化推进行动”作为18项专项行动之一列入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市居民要对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的目标。同时,在我市卫生健康“十四五”信息化专项规划中,我们也明确以打造智慧医疗体系为目标,以系统平台向集成平台转变、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变为方向,继续完善覆盖省、市、县、乡、村卫生健康机构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张专网建设,推进医疗政务云一朵云应用,围绕智慧医院创建、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测评、安全等保评级四大目标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拓展“5G+医疗健康”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托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医疗咨询、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推广人工智能临床诊疗系统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让群众确确实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红利。

  太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于2019年6月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成为第三个通过该级别测评的省会城市。通过该平台建立的协同公卫报病系统,打通了医院和基层机构堵点问题,向基层机构自动推送高血压、糖尿病、早孕妇女确诊信息,使慢病患者和孕产妇及时得到国家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该平台为全市414万居民建立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目前已陆续向医院和患者开放查询服务,市民可以关注“健康太原12320”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健康山西APP”,进行健康档案查询。

  通过该途径,市民还可以进行分时段预约挂号、扫码支付、住院押金缴费,查询获取门诊处方、住院费用清单、检验报告、疫苗接种情况,近期还开通了影像、心电等检查项目图文报告的查询,在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已经可以通过“健康太原12320”微信公众号或“健康山西”APP进行查询,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也将于今日上线。

  加快建设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5G+医疗健康”应用,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视教、远程监护、AI辅助诊断等场景应用。加快我市5G+医疗试点县(市、区)的建设进度,确定阳曲县、清徐县、杏花岭区、古交市为我市医改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县(市、区),加快5G基站在我市医院等重点区域全覆盖。

  建立覆盖全市基层机构的全科医生站,推进基本医疗、基本公卫、药品管理、医保结算、分级诊疗一体化管理。依托市中心医院建立远程影像会诊中心,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依托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搭建面向基层、面向社区居民的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实现“家门口看名医”。

  四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深化数据融合应用,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实现城市数据汇聚融合与智能分析,促进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服务模式、产业布局更加科学高效。五是优化新型智慧城市生态,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健康运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5G建设,打造我市5G精品网络。加强5G网络规划建设,将5G基站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统筹利用城市公共资源,推动城市道路、桥梁、公园广场、路灯杆等社会公共资源向5G建设开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利用和共享塔杆资源,实现5G+智慧灯杆应用。要加强通信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严禁破坏通信设施,住宅小区、办公楼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为通信设施建设提供平等接入和使用条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故阻碍通信设施建设或收取不合理费用。5G网络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及民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要拓展5G行业场景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推动5G与城市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培育5G应用示范标杆,加快5G典型场景应用。在5G+社会治理方面,应用5G技术对城市交通、环保、应急指挥、公共安全等场景实现智能分析与决策;在5G+智慧交通方面,实现5G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在5G+智慧医疗方面,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远程急救等;在5G+智慧教育方面,实现5G+VR教学场景应用;在5G+智慧产业方面,实现5G远程操控、远程调试、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方面的支撑,发挥更大的作用。

  乘客出行前,可以通过新建的太原公交APP,通过当前位置定位,自动查询附近行经运营车辆,实现车辆运行线路及位置预报,还能通过首末位置输入查询线路及换乘指导,同时还可以查询到出行时间、费用等相关信息。

  乘客出行中,可以通过候车站台上的电子站牌、智能手机APP、服务热线等方式获取运营车辆的服务信息,如车辆运行时间、位置、到站预报和车辆换乘指导等。

  一是开通“掌上影像”自助查询服务。患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影像报告单上的二维码,就可获得CT、放射、超声、核磁等全系列数字化影像信息,就诊时可随时调阅。可以节省患者的影像打印费用,同时为医生提供了清晰且全系列的影像资料。目前,此项服务已在市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上线运行,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也将在今天上线,随后将逐步推广至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

  二是开通商业医保“云服务”。与省保险行业协会合作,为商业医疗保险人群开通电子病历共享通道。患者只需在手机上申请理赔、上传身份证,等待审核结果即可,一旦通过审核,理赔金就直接汇入患者银行账号。目前,已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试点运行。

  三是今年我市将搭建“生活饮用水水质信息全过程跟踪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生活饮用水全过程监管,群众扫码即可了解到自家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是否合格,以及水质有关信息。目前正在推进一期工程。

  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期为2年,涉及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和大力宣传我市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让民众与城市“智慧”链接,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红利,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助力我市拥抱万物互联时代,打造山西新型智慧城市“太原样板”。


上一篇 九如城(狮山)康养中心: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方式你值得拥有

下一篇 团结动员产业职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